簡單粗暴的美學「二行程引擎」 | MOTOFUNSHOP
  1. 前言

  2. 原理

    • 結構及運作原理

    • 優點及缺點

    • 應用

  3. 台灣經典二行程車種

  4. 現行情況

 

前言:

1980年代台灣整體產業從農業發展到輕重工業使得經濟呈現飛躍性成長,並且在1987年宣布台灣解嚴。開啟台灣前所未有的繁榮及自由時代。在那個年代只要肯打拼都有一定的存款,伴隨的就是閒暇之餘的休閒娛樂活動。

images 545580232_m 娛樂活動

然而原本被當做代步及載貨的摩托車,也逐漸延伸出休閒及競技車種。此時的「台灣山葉」前身「功學社機車」聞到了商機,從日本山葉發動機引進DT125二行程越野機車,開始在台灣生產及販售;光陽則於1984年獲得本田技研工業授權,開發出配備本田賽車ATAC閥裝置的王牌HX135二行程街跑機車。開啟台灣二行程機車的大時代。

0.0

原理:

對於引擎有點認識的都一定知道,引擎有分「四行程引擎」以及今天的主角「二行程引擎」,而這個四跟二是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都知道任何東西要燃燒或爆炸時有很重要的三個元素,1. 可燃物如燃料2. 助燃物如氧氣3. 溫度要達到燃點。而引擎在運作時主要以活塞作所產生的真空反應將助燃物(空氣)吸入燃燒室內部並由噴油嘴提供可燃物如燃料(汽油),最後火星塞點火(溫度要達到燃點)使燃燒室內發生爆炸以推動活塞產生動力。簡而言之引擎作動流程會是「進氣→壓縮→點火→排氣」四個環節(我們稱為工作循環),四行程引擎運作就是經歷這四個步驟所以稱為四行程。

燃燒三要素

(燃燒三要素)

 

工作循環

(工作循環)

二行程引擎也是經歷這四個行程但為什麼會較二行程呢?在剛開頭我們有提到燃燒有3個要素到了引擎運作時多了一個「壓縮」變成4個步驟,為什麼多了「壓縮」?因為引擎提供動力來源是靠活塞上下作動,那麼推動活塞的力量更大時代表活塞所能產生的動力也就更大,所以壓縮主要是將燃燒室的助燃物(空氣)和燃料(汽油)透過活塞向上擠壓接近壓縮行程頂點時被火花塞點燃產生更大的下壓力,與此同時還能增加燃燒的效率。而二行程引擎雖然也有經歷這四個步驟但他以「上行」和「下行」兩個行程完成一個工作循環。讀者一定會好奇四行程也是靠活塞的「上行」和「下行」來完成工作循環的啊?那麼二者區別在哪? 這部分我們直接從引擎構造來解說大家就能很快的理解這根本性上的差異囉!

 

結構及運作原理:

二行程引擎在結構上很簡單,主要由氣缸蓋、氣缸、活塞、活塞環等零件組成。進氣門與排氣門分別在氣缸的左右兩端。進氣口在氣缸的下部,排氣口位於氣缸的上部(作功時活塞全行程的2/3處),換氣口稍低於排氣口;而四行程引擎在汽缸頭多了進氣汽門以及排氣汽門來達到更高更佳的「壓縮」和「燃燒效率」。從這邊可以看出這二種引擎的差異。

二行程汽缸

(二行程汽缸,可明顯看到汽缸內有進排氣的孔洞)

引擎圖

(二行程引擎的剖面圖)

 

                                                      二行程引擎運作                     4-Stroke-Engine

(左:二行程引擎、右:四行程引擎)

 

運作方面二行程引擎室是將油氣吸入到曲軸箱內在由汽缸下部的進氣口吸入燃燒室燃燒,在由氣缸上部的排氣口排放廢氣。也因為油氣是透過汽缸進入燃燒室內所以保護和潤滑曲軸及齒輪組件用的機油也會被帶進燃燒室,而機油燃點比油氣還高所以二行程引擎排氣管會噴白煙(俗稱的吃機油)屬正常現象,以至於二行程引擎除了要燃油(汽油)外也需要加機油。油氣經過曲軸箱在由汽缸進入燃燒室機油也一併被帶去燃燒導致噴白煙,以及無汽門的關係讓「壓縮」和「燃燒效率」無法達到最佳狀況所以容易產生燃燒不完全。

二行程機油 600_121

優點:

四行程引擎相比,二行程引擎結構簡單,零組部件少,所以成本較低。由於不經過汽門來控制進排氣,在相同曲軸轉一圈的情況下「二行程」已經產生二次燃燒(動力)、四行程則產生一次燃燒(動力),也因為這個特性讓相同c.c數的二行程、四行程引擎,二行程可以跑的比四行程來的快很多。

簡單歸類一下二行程的優點:

  1. 引擎尺寸小

  2. 重量輕

  3. 曲軸每轉一圈皆會產生動力

  4. 小C.C數能產生更多馬力及扭力

缺點:

在前面我們有提到油氣是經過曲軸箱在由汽缸進入燃燒室,機油也會一併被帶去燃燒導致噴白煙,以及無汽門的關係讓「壓縮」和「燃燒效率」無法達到最佳狀況所以容易產生燃燒不完全。

排氣管噴煙

 

應用:

在優點的部分我們有說到因為二行程「尺寸小、重量輕、曲軸每轉一圈皆會產動力」並且因為構造簡單易維修,所以常搭載在小c.c數的機車上、卡丁車以及割草機電鋸等一些園藝用機器上。

除草機 電鋸 DI0 50

 

 

 

台灣經典二行程車種:

YAMAHA DT125

是在1983年由功學社(前身台灣山葉)在日本的技術支援下推出的產品,第一代為6V電系車款,後來改為12V。由於馬力大且輕巧讓它加速快尾速高(據說極速可達120~130以上,堪稱當年國產最速車),加上又能應付惡劣地形(可以說是台灣越野車之父)所以造成一上市就造成搶購。在30年後的今日還是許多跑越野車迷的首選啊!!!

DT125 DM DT125

 

YAMAHA 追風(RZX.RZR)

追風是台灣山葉機車公司於1986年至1992年期間生產的車輛。而追風主要可以方為二個時期「功學社1986-1987」、「台灣山葉1987-1992」以及車款「RZX」、「RZR」。

  • 1. 功學社在開發追風(RZX)時,採用了DT125的變速箱,再裝上RX125汽缸(加大成133cc),車架則修改自日本YAMAHA RZ125(改成雙槍避震)。簡而言之就是一台很會跑的拼裝車。由於馬力大加速快,故障率低易維修又省油等優點,讓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成為一時的暢銷車款!

RZX DM2  RZX DM1   RZX

  • 2. 1987年功學社與日本YAMAHA合作一同成立台灣山葉機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台灣山葉立即開始計畫對追風改款。而當時許多年輕人為了競速,紛紛幫愛車換裝分離式把手或是加上賽車整流罩。台灣山葉發現此風潮隨即推出追風仿賽款(RZR) ;其參考自日本YAMAHA TZR250仿賽的整流罩設計與車殼塗裝,並且配備了分離式把手。同時RZX也進行改款將塗裝改成GP廠隊的紅色速度鏈塊。追風(RZR)不僅成為台灣第一部國產仿賽機車,更是締造超高銷售量成為至今都無法超越的傳奇。

RZR DM1  RZR DM2   RZR

KYMCO 王牌

1984年底,光陽機車身為 Honda 二輪在台灣的經銷商之一,推出了劃時代的巨作「HX 135」俗稱「王牌」,王牌頂著母廠 Honda 的光環,加上 GP500 賽事的加持,在當時掀起一陣旋風。而在二年後的台灣山葉推出的追風更是帶領台灣開啟大飆車時代。當時輕檔車大多使用圓形鋼管車架的情況下王牌首度使用方形鋼管鑽石型車架,這可是 Honda 工程團隊參考了GP 賽車車架技術及資訊而下放至 HX 135 車系,同時搭配了 Honda 獨家的ATAC (自動控制扭力增強室)裝置。可說是當時跑最快配備最好的國產車呢。

* ATAC 作動原理是透過類似普利盤的機械裝置,利用曲軸轉速帶動連桿來控制閥門開啟/關閉時間。但是以機械式的控制效果不如後期的RC Valve 來的精確細膩,同時儲氣室容易積碳,如果不定期保養反而影響動力表現。

王牌1

而之後推出的追風不得不讓王牌進行改款,在更換頭罩、變速箱、後避震及排氣管後改名為HX 135 SS與追風135一較高下。但在之後功學社與日本山葉合體後推出的RZR 135直接讓王牌看不到車尾燈。

王牌SS 王牌SSS

KYMCO NSR

80年代末期,為了扭轉被山葉追風135稱霸的市場,光陽於1988年底宣布,即將推出一款全新開發,結合本田最先進GP賽車科技的機車以便取代王牌HX-135SS。1989年光陽第一代NSR150正式量產上市。

Honda NSR150具有150CC單缸二行程水冷引擎及國際檔六段變速。台規第一代NSR150則被法規限制而降為23.5匹馬力。當年剛上市時風火輪機車雜誌做過實車評測報導,在鋸除NSR150排氣管中段末的老鼠尾(封管打孔段),接回原尾管後即可昇至27.5匹馬力,此外配備著當年本田最先進的賽車RC valve(RC氣閥)技術,比王牌的ATAC氣閥穩定,引擎高轉速域持續加速力更強勁。車架方面採用了方型鋼管環抱式,單槍雙搖臂車架。前懸吊為31mm前叉、後懸吊為單槍中置避震。煞車系統則是前後單碟式油壓煞車。在RC氣閥加持以及輕巧車體搭配下NSR可說是當時也是至今國產車中最速的車款。

NSR DM NSR

 

NSR2

*Honda RC Valve (RC氣閥)科技,由微電腦控制器接收由CDI(Capacitor Discharge Ignition 電容放電式點火系統 )所發送出的引擎的轉速訊號,當到達特定轉速域時,控制器會程式化的控制伺服馬達轉動,牽引鋼索來旋轉調整位於引擎排氣口的RC閥門(半月型鐵片),來改變排氣口開啟高度。藉此提高低~中轉速域燃燒效率並減少動力流失。RC氣閥解決了二行程賽車引擎低轉無力的問題,又保持其高轉加速猛爆的特性。

 RC閥

SYM DIO

當年三陽與光陽都是生產日本本田車款,而當時DIO在日本已成為時下熱門的小排氣量車款。而三陽在1990年正時二行程檔車大亂鬥之際,將DIO台產化並賦與引擎新的代號「F5A」!(首批生產的是斜板鼓煞的SP車型)
Dio強調的是更為活潑青春的形象一推出馬上吸引到年輕人的目光,掀起一陣DIO熱。其小巧的車體和稍微改裝就有充足動力的特性,讓許多玩家為之瘋狂改出一台又一台不被儀表侷限的DIO。

DIO DM

DIO50  DIO 1990

 

SUZUKI RG50

1988年台鈴工開始販售RG50Γ而第一批的配件都比照日規版本,方形鋼管的盒式車架、前17/後18吋的鋁合金輪圈、前輪油壓碟煞、水冷式引擎、分離式手把、國際六檔、極富運動性的外觀還有後多連桿避震系統,在當時配備可說是已經上打追風及王牌等車系。初代日規RG 50 Γ與台規最大的差異就是大燈整流罩兩旁方向燈的大小,所以常被被車友戲稱「大耳狼」,但也造成車迷收藏的逸品之一。

 

 RG50 DM  RG50

SUZUKI 雄獅車系

1970石橋機車(台鈴機車前身)所推出的雄獅135,車架採用鋼管式而非以往的沖壓式車架,並且特殊的單汽缸雙排氣管,成為當時最帥氣的載貨車。而之後更是經歷二次重大改款(150C.C、125C.C)。也因為環保法規的關係之後只剩下雄獅125單管在販售直到禁止二行程機車,雄獅陪著整個二行程機車興起及衰退。

雄獅135 DM 雄獅125.

 

現行情況:

在環保意識抬頭的現今,各國都已限制搭載二行程引擎的車輛在路上行走,而台灣則在2004年開始禁止生產二行程機車。目前隨著環保法規越來越嚴苛,許多二行程老車都已無法驗過排氣標準而面臨無法上路的窘境。希望在2-30年後還能看見追風、NSR在路上競速,雄獅載著瓦斯到處送瓦斯。

π≈∏q•´™≈¶√ƒY≠´°A•´©≤πͨI¶h∂µ®æ®Ó±π¨I°A®‰§§•[±j昮Æ27b57294953c63f3_1280x720

搜尋商品

  • 品牌

  • 商品分類

  • 商品標籤

搜尋商品
line